8月16日上午,為期一周的同濟大學中層干部綜合治理能力提升專題研討班(第二期)開班。校黨委書記方守恩、校長陳杰等全體校領導出席開班儀式并參加培訓會,陳杰作開班報告。此次專題研討班將培訓對象從處級干部擴大到科級干部和部分青年教師,一共有970余人參加培訓。研討班的主會場設在逸夫樓報告廳,在四平路校區32個智慧教室、嘉定校區2個智慧教室設分會場。


陳杰在題為《篤志、擔當、力行,以治理能力提升激活一流大學建設新動能》的開班報告中指出,干部,尤其是中層干部,是學校重要決策制定的參與者、政策方針的執行者、基層工作的組織者,在大學治理體系中處在“樞紐”和“橋梁”的關鍵位置。干部的能力水平,直接決定著一所大學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在新時代同濟大學文化的引領下,學校管理工作要實現管理向服務轉變、被動向主動轉變、粗放向精細轉變、辦事向謀事轉變;干部要做到腦中有“事”、眼中有“活”、心中有“數”、手中有“招”。希望中層干部通過這次學習研討,全方位了解學校工作,汲取知識,碰撞思想,進一步提升綜合治理能力水平,學有所悟、學有所獲。

陳杰強調,作為一流大學建設的決策參與者、規劃執行者,廣大干部尤其是中層干部在成長中,需要確立基本的“四個目標”:一是要成為政治上的明白人,帶著政治意識去工作,把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貫徹好、落實好;二是要成為改革創新的帶頭人,從大局出發,深度參與和推動改革,思考工作創新;三是要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開路人,始終瞄準遠大理想、辦學目標,用創新思維、系統思維、戰略思維謀劃學校發展;四是要成為師生員工的貼心人,以學術和育人為先,樹立“以師生為中心”的理念,與師生員工建立起直接、經常、密切的聯系。
陳杰強調,當前,同濟大學正進入內涵式發展階段,必須快速轉變治理思維,來推動學校的改革創新。在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過程中,干部必須要率先垂范,在事事追求卓越的文化精神的引領下看問題、做決策、推工作,同時要著力提升科學決策本領、改革攻堅本領、服務師生本領和狠抓落實本領,始終堅持“追求卓越”“做第一等事業”的信念,弘揚同舟共濟精神,共同參與構建一流的同濟制度和同濟文化,奮力實現學校“十四五”期間的高質量開局。
開班報告后,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總督學顧問、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原會長、中國農業大學原黨委書記瞿振元應邀作了題為《高等教育發展的新階段——高校要認清八個趨勢,答好八個問題》的報告。他指出,新發展格局下,高等學校要著力回答好八個問題:一是加強黨對高校工作全面領導的治理體系建設,提高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二是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完善人格、凝聚人心、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三是深入推進學科專業調整;四是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五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完善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六是提升科學研究能力和社會服務水平;七是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八是加強教育對外合作交流。

校黨委常務副書記馮身洪主持上午的報告。他指出,去年暑假,學校舉辦第一期中層干部綜合治理能力提升專題研討班,所有校領導給中層干部上課,校內外反響良好,參訓干部的滿意率高達99.7%。今年這次培訓,是去年培訓的延續和深化。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干部的認識水平、工作站位、思維方式、工作方法等都迫切需要全面、系統、深入培訓。希望大家認真學習思考,積極交流討論,嚴守紀律要求,確保此次專題研討培訓取得預期效果。

下午,校本科生院院長、新生院院長趙憲忠和校黨委學研工部部長、新生院黨委書記陳城分別作了題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若干思考》和《織密學生關愛網絡,切實提升“三全育人”工作實效》的報告。





此次專題研討班共有20個單元,除開班和結業報告外,還將安排學校職能部門負責人和校外專家報告、優秀二級黨委書記和院長經驗交流及分組專題討論。
學校對舉辦此次專題研討班高度重視。校黨委常委會專題研究了此次研討班培訓方案。開班前,校黨委書記方守恩、校長陳杰逐一審閱了所有報告內容,全體校領導還就部分報告內容進行了示范性集體備課。(文/黃艾嬌 圖/江平、周游 視頻/武毅翔、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