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學細悟 真信篤行 勇開新局
同濟大學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學校把握高站位、高標準、高質量,以學黨史為載體,以悟思想為根本,以辦實事為重點,以開新局為目標,高度重視、系統謀劃、守正創新、狠抓落實,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師生從黨史學習中激發信仰、獲得啟發、汲取力量。總的來看,目前咱們學校的黨史學習教育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特點和成效:
一是堅持以史潤心,夯實信仰之基,以浸潤感染激發奮斗動力。注重分層分類,面向黨員干部突出“深”,面向廣大師生突出“熱”,面向青年群體突出“活”。堅持學校領導干部先學一步、深學一層,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學習的良好局面。以組織化學習為基本方式,把黨史學習教育納入校院兩級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和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融入黨支部“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團日、班會,與黨員干部、學生骨干各類培訓結合,覆蓋廣大黨員干部師生;學好用好權威著作和參考書目,讀懂弄通百年黨史“教科書”,堅持原原本本學、全面系統學、聯系實際學,真正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目前學校領導班子通過四次讀書班完成了黨的歷史集中學習,處級干部也通過讀書班的形式比照推進。
二是豐富宣講形式,深化理論闡釋,以理論武裝感悟思想偉力。推動構建領導干部帶頭講、專家學者深入講、基層書記全面講、身邊榜樣重點講、普通黨員積極講的理論宣講體系。邀請黨史學習教育中央宣講團成員馮俊、《覺醒年代》編劇龍平平教授、齊路通少將、時代楷模“連鋼創新團隊”帶頭人張連鋼等黨建研究專家和先進人物來校做專題輔導報告;各級領導和黨員干部帶頭,深入師生開展黨史學習“你講我講大家講”活動,迅速掀起學習宣講熱潮;師生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依托多元主體,創新多種形式在校內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朋輩宣講近120次;繼續推進“聽Ta說”品牌欄目,打造理論傳播陣地,實現“百名青年講師慶祝建黨百年”。《覺醒年代》編劇龍平平教授攜青年演員張晚意、馬啟越為同濟“00后”學生上一堂實景沉浸式黨課,與師生溯源初心;《柳青》主創團隊走進同濟,與師生共話人民作家的初心使命,引發10萬余人次關注。面向師生開展黨的精神譜系系列宣講,深耕“中國精神”大講堂,舉辦“黨旗下成長”主題報告會、“恰是百年風華正茂”情景式故事會,舉行“黨員說”主題演講,錄制《百年建黨精神的時代傳承》輔導員講黨史系列“金微課”。精心打造線上、線下兩大宣講陣地,累計共開展各類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宣講70余場,覆蓋師生5萬余人次。舉辦“中國共產黨安全觀的百年考察”理論研討會、“百年逐夢 立德樹人”——上海高校黨的建設理論研討會、上海學校依托課程思政育人體系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現場活動等各類學習座談會與理論研討會,依托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專業優勢,深化理論研究闡釋,推動全校上下學深悟透、弄通做實。
三是深挖紅色資源、發揮特色優勢,以實踐體悟增強信仰定力。以“培植理想信念,融合社會實踐,開展學習教育”為主線,充分挖掘用活校內外紅色資源庫,將靜態的遺址史料轉化為動態的鮮活素材,精心打造一批校外育人基地,積極探索校內外協同育人機制。發揮上海市紅色資源富集優勢,依托“黨的誕生地”舊址遺跡,廣大師生先后前往中共一大會址、陳云故居、魯迅紀念館、陳望道故居等地開展實地研學活動,累計參與師生2萬余人次。與學校校區所在的嘉定區共同精心設計推出嘉定公交9路“星火專線”,舉辦“永遠跟黨走”嘉定區紅色文化進地鐵進公交活動,將公交、地鐵車廂建設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移動課堂。打造同濟大學一·二九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校園紅色地標,將校史教育有機融入黨史教育。開展以“致敬同濟英烈”為主題的實踐活動,鼓勵青年師生通過參訪、追憶等方式,追思周均時、殷夫、尹景伊等同濟先烈事跡。開展“國旗下成長”升國旗儀式、入黨入團儀式、情景式故事會等主題教育,增強學習教育吸引力、互動性和參與感。組織“永遠跟黨走”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和“追尋紅色記憶,汲取奮進力量”高層次人才暑期社會實踐,計劃組織200余支實踐隊伍,6000余名師生奔赴全國各地,實地開展實踐研學活動,將黨史課開在祖國的大地上。發揮紅色劇目育人功能,創作排演民族實驗歌劇《志丹志丹》、畢業大戲《霓虹燈下的哨兵》、原創話劇《鑄詩成劍》(又名《殷夫》)等經典劇目、情景朗誦劇《中流砥柱》,舉辦建黨百年主題音樂會《豐碑》亮相舞臺,努力打造體現歷史高度、精神高度、藝術高度的精品力作。多元展陳推陳出新讓黨史“活起來”,創設情境讓師生從“共情”走向“共鳴”,策劃推出“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主題展、“輝煌百年 紅色印跡”——同濟設計紅色文化建筑作品展、“百年回望·建筑回響——上海高校建筑故事主題展(1921-2021)”、“最可愛的人——抗美援朝中的同濟人”展覽、《百年偉業 光影獻禮》攝影展等特色展覽,累計10萬余人次師生駐足參觀學習,全力推動師生沉浸式、立體式、互動式學習黨史。
四是淬煉為民情懷,緊扣師生需求,用心用情辦實事解難題。校領導班子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深入教育教學科研管理一線,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網絡征集、師生提案等渠道,廣泛了解師生需求;圍繞八個專題開展“我為師生辦實事”實踐活動,探索構建“學校黨委-基層黨組織-黨員師生”排憂解難辦實事圈層,“小閉環+大鏈條”構建黨委牽頭抓總、各部門分工協作的“我為師生辦實事”新格局。重點圍繞師生“急難愁盼”問題,研究確定了10個“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10個“推動發展開新局”重點工作項目以及10條黨委領導班子成員為所聯系支部辦實事的聯系項目。各二級黨委圍繞各學科發展實際,廣泛傾聽師生建議需求,制定“我為師生辦實事”任務清單,已梳理形成179個“我為師生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88條年度重點推進工作、211條“我為聯系支部辦實事”項目,堅持把問題當課題解,把工作當學問做,推出系列惠及師生的硬招實招。探索一網通辦方法論,形成閉環提升治理能力,精心設計、定制化開發,持續推進、動態迭代,部門協同、師生共創,治理系統小散亂,提升師生用戶體驗,進而推動“一網通辦”變為“一網好辦”。國家安全宣傳教育、知識科普與健康咨詢、為同學輔導學業、建言職業生涯規劃,為師生義務理發,建立服務師生的“先鋒工作站”……各基層黨支部積極行動起來,結合自身實際,著眼師生需求,用心用情用力為師生排憂解難。
五是圍繞立德樹人,服務發展大局,奮進“雙一流”開拓新局面。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編制同濟大學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深化落實“破五唯”要求,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深化基礎學科建設與戰略科技發展,真正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推動學校事業發展緊密結合。扎實推進“海底長期科學觀測系統”大科學設施建設,繼續在深潛、深鉆、深網領域獲得新進展,為加快推進海洋強國戰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依托同濟大學建設的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針對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科學需求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基礎理論研究和科技攻關,推動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能醫療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和變革;努力引領世界建筑、規劃等相關學科的未來發展,打造建筑與城市規劃領域的“中國氣派”“同濟學派”。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回信精神融入黨史學習教育中,召開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專家學者座談會,通過優化學科布局功能定位,創新科研組織模式,改革人才培育政策體系,匯聚多學科優勢和特色,深化哲學社會科學評價改革來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同濟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