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打出“組合拳”,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見真章出成效
發布時間:2021年06月30日 20:51 訪問數:同濟大學打出“組合拳”,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見真章出成效
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同濟大學黨委把握高站位、高標準、高質量,以學黨史為載體,以悟思想為根本,以辦實事為重點,以開新局為目標,注重系統謀劃、把握節奏,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形成疏密有致、亮點紛呈的工作態勢,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師生以高度的思想自覺引領行動自覺,從黨史學習中激發信仰、獲得啟發、汲取力量,努力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精心謀劃、系統設計,繪就學習教育“施工圖”
統籌部署、壓實責任。學校黨委加強組織領導,注重頂層設計,第一時間成立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由校黨委書記方守恩、校長陳杰擔任雙組長,全體黨員校領導擔任副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各個工作組,建立健全統籌協調的工作機制,做到班子帶頭、示范引領,實現責任互聯互通、壓力傳導通暢。
立足實際、融會貫通。在學校黨委統一部署下,41個二級黨組織結合自身實際、明確目標任務、落細工作要求,及時成立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制定本單位黨史學習教育實施工作方案,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推動黨史學習教育縱向貫通、橫向聯通,為黨史學習教育聚力賦能。
深學細研、淬煉黨性。將黨史學習教育納入校院兩級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和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融入黨支部“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主題團日、主題班會,與黨員干部、學生骨干各類培訓結合,覆蓋廣大黨員干部師生;學好用好權威著作和參考書目,堅持原原本本學、全面系統學、聯系實際學;邀請馮俊、龍平平教授等校內外黨建專家做專題輔導報告,組建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抓實“中國精神”大講堂、黨史學習系列主題講座,做好深度解讀和研究闡釋,深化學習教育效果。
守正創新、突出特色,用好黨史育人“活教材”
精耕細作,搭建學習平臺出真招。黨委學研工部開展“尚學明理”“筑基增信”“篤志崇德”“致知力行”四大行動,重點打造“三個100”工程,舉行四場大型儀式教育,形成一系列黨史“金微課”和黨建研究成果。校團委開展“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主題團日團支部周周講活動,各基層團組織將以接龍形式每周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團日活動30余場。出版社組織開展閱讀黨史系列活動,在“同濟書房”微信公眾號上線黨史學習專欄。圖書館開通試用黨員教育數據庫,開設“誦紅色經典,憶百年風華”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圖書展。汽車學院通過“基礎課堂”“實踐課堂”“云端課堂”三課聯動,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薪火相傳,排演紅色大劇潤初心。藝術與傳媒學院組織策劃創作展演類與主題創作類黨史教育特色項目,創作排演民族實驗歌劇《志丹志丹》、畢業大戲《霓虹燈下的哨兵》、原創話劇《鑄詩成劍》(又名《殷夫》)、情景朗誦劇《中流砥柱》、建黨百年主題音樂會《豐碑》,策劃推出一批立得住、叫得好、留得下的精品力作,為黨史學習教育“增鮮”“提味”。藝術中心舉辦“濟藝獻給黨”同濟大學慶祝建黨百年美育成果匯報暨大藝展優秀項目展演,深化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促進黨史學習教育擲地有聲。
盤活資源,尋訪紅色印記跟黨走。充分發揮上海市紅色資源富集、革命先烈輩出等優勢,打破課堂圍墻,將紅色地標打造為“行走的課堂”。師生在清明節期間前往淞滬抗戰紀念館、寶山烈士陵園、同濟大學學生運動紀念園等地,祭掃烈士陵墓、瞻仰革命遺跡。挖掘革命先烈殷夫的鮮活事跡,參加教育部校史故事百所高校接力講述活動。廣大師生先后前往中共一大會址、陳云故居、魯迅紀念館、陳望道故居、“南京路上好八連”事跡展覽館等地,創設情境讓學生從“共情”走向“共鳴”,推動師生沉浸式、立體式學習黨史。
聚焦青年、強化引領,唱響學史悟思“主旋律”
立足課堂,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外國語學院吳建廣教授在德語專業開設“跟馬克思學德語:《共產黨宣言》”課程,引領青年學生把握中國共產黨出生、成長和壯大的歷程;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張松教授和王駿副教授主講的專業課程《城市歷史遺產保護》講述了包括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在內的上海紅色建筑,賡續紅色精神血脈;藝術與傳媒學院十余名專業教師以百年崢嶸黨史為教學時間軸,以馬克思新聞思想的中國化進程為切入點,以新聞編輯與評論、公益作品創作、媒體作品制作、紅色電影策劃等為教學內容,以多角度挖掘、全方位融入等方式探索課程思政教學模式。
宣講傳習,讓黨史學習教育“火”起來。各級領導和黨員干部帶頭,深入師生中開展黨史學習“你講我講大家講”活動,迅速掀起學習宣講熱潮。以青年學生為主體,組建同濟大學時代聲音青年講師團、“理論+”宣講團、尋訪革命英烈事跡團、“四史”體悟宣講團、星火宣講團、一·二九宣講團,打造理論傳播陣地和思想交流矩陣,實現“百名青年講師慶祝建黨百年”,深入中小學、班級、課堂,深入城鄉、社區、企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圖書館將微黨課作為常態化黨課形式,組織“百年黨史我來講”活動,做到人人都是黨史主講者。數學科學學院舉辦“光榮在黨50年”老黨員座談交流會,引領青年學生從黨員老教師的入黨故事中汲取奮進力量。
以知促行,讓黨史學習教育“燃”起來。創新載體、知行合一,從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引領廣大師生堅定理想信念,矢志砥礪奮斗。邀請《覺醒年代》編劇龍平平教授攜青年演員張晚意、馬啟越和學生代表在龍華烈士陵園祭奠英烈,為“00后”學生上了一堂實景沉浸式黨課,全場熱血沸騰,廣大青年網友點贊淚目。外國語學院本科生黨支部和“紅色濟憶”團隊赴革命圣地英譯調查、勘誤,堅定文化自信,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學生黨支部開展“學黨史、迎百年:黨建助推鄉村振興系列活動”之送課下鄉活動;走訪上海16個區縣,挖掘紅色故事,開展“我的紅色記憶”主題實踐成果展,一經推出便反響熱烈。校學生會開展“百名青年讀百年黨史”活動,用一百天的時間回顧黨的歷史,通過微信公眾號、校廣播臺等平臺發出青年聲音。校研究生會等開展共讀經典·書香文化節系列活動,用好“讀、踐、學、思、悟”五字訣,從經典著作中感悟思想偉力,筑牢思想根基。
問診把脈、給方觀效,爭當為民辦事“排頭兵”
立足學科優勢,瞄準“靶心”干“實事”。學校黨委以“我為師生辦實事”為主題,開展八個專題的實踐活動,確定學校層面要重點辦好的十件實事,實現學做結合;各二級黨委圍繞學科發展實際,沉下身子調研,廣泛聽取師生群眾的意見和反映,制定“我為師生辦實事”任務清單,回應本單位師生的所思所憂所盼。馬克思主義學院設立圖書分館,更好地服務廣大師生汲取知識、開拓視野。法學院積極開展法律宣傳與咨詢服務,為師生群眾矛盾糾紛答疑解惑??谇会t學院舉辦口腔健康義診、關愛自閉癥志愿活動難題。醫學院組織心理健康交流講座、健康飲食咨詢等活動,為師生健康保駕護航。附屬同濟醫院開展“催眠與減壓”主題活動,引領師生以昂揚精神狀態迎接建黨100周年。同濟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完善職工之家、黨員之家服務設施和管理等,為職工工作生活創造便利條件。
用好“一網通辦”,回應關切解難題。“一網通辦”即一個總門戶、服務事項一口進出,線上線下融合、服務事項全覆蓋,全校通、全網通、全身份通,只跑一次、一次辦成。該項目自2020年5月啟動建設以來,探索一網通辦方法論,形成閉環提升治理能力,精心設計、定制化開發,持續推進、動態迭代,部門協同、師生共創,治理系統小散亂,提升師生用戶體驗,較現有門戶取得了顯著的提升效果,助推實現“一網通辦提升信息服務能力,一網統管提高運營管理能力”目標。未來將持續梳理明確工作機制,同時探索基于人工智能、超自動化的主動服務,構建師生共創生態,推動“一網通辦”變為“一網好辦”。